
繼中鋼之後,中鴻昨(24)日開出11月份內外銷盤價,包括冷軋、熱軋,以及熱浸鍍鋅鋼捲等各項鋼品,如市場預期的全面持平,鋼價「撐盤」意味濃厚,業界評估,後市鋼價持續走穩機會大增。
伴隨中鴻第3季底鋼品跌價損失回沖逾3億元,加上第4季鋼價走穩,與接單不差,法人推估,中鴻第3季度不只9月份由「虧轉盈」,而且第4季獲利可望呈現穩定狀態,全年可望出現盈餘,擺脫過去2年虧損的陰霾。
中鴻昨日股價持平,每股收在8.50元。受到中鋼與中鴻鋼價持穩激勵,下游單軋廠燁輝、盛餘及美亞等,只要第4季鋼價維持穩定,且後市報價能夠提升,則明年第1季起營運業績動能可望跟著推升,擺開低潮命運。
中 鋼上周開出的12月份內銷盤價,全面持平,緊接著中鴻昨日開出的11月份內外銷價格,也是全面平盤,其中熱軋內銷價每公噸維持18,500元,冷軋每公噸 約21,500元,熱浸鍍鋅鋼捲每公噸也維持約21,500元;至於中鴻熱軋外銷價亦是持平,每公噸到岸價格約600美元。
中鴻表示,主要 考量市場信心穩定,讓盤價獲得有力支撐。雖然最近大陸和越南等部份地區鋼價有下滑的跡象,但只是小跌,其中大陸銷往越南熱軋報價每公噸約550美元,較第3季下跌20~25美元,其它日本外熱軋銷報價每公噸維持580美元,另韓國熱軋外銷報價每公噸維持570~580美元,顯然鋼價沒有出現大幅波動情形, 普遍地區仍維持穩定狀態。
中鴻表示,雖然10月份接單量沒有9月份多,但單月接單和出貨約15萬公噸,單季平均接單量可能在15~16萬公噸,處於穩定狀態。
法人表示,中鴻上半年累計稅後淨利0.7億元,每股稅後淨利0.05元,但7~8月份受到報價偏低影響,恐出現連兩個月虧損情況。
惟9月份伴隨鋼價上漲,與接單亮麗,以及回沖部份跌價損失等因素,導致單月可望出現盈餘,加上第4季鋼價持穩與接單穩定激勵,單季獲利可望呈現穩定局面。
工商時報 記者林憲祥/高雄報導2013年10月25日
